高温烤验陶企凉策-佛山陶瓷学会

高温烤验陶企凉策

日期:2017.08.30

7月22日,时节大暑,广州进入了全年之中最热最容易中暑的时间,白天气温长期维持在30℃以上,未来一个月之内,高温天气也将会持续下去,气温最高甚至能达到35℃。与此同时,陶瓷各产区也都进入了持续高温天气,福建晋江、山东淄博、山东临沂、江西高安、四川夹江等都迎来了高温天气,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迎来了一年之中的最大难关。

陶瓷厂要利用窑炉烧制瓷砖,其窑炉车间夏季温度,普遍比户外温度高3℃左右,在窑前和窑后岗位,由于离窑炉近,温度有时甚至高于户外10℃左右,稍不留意,就很容易中暑。持续的高温天气,考验着整个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

 

 

高温下的安全生产

7月18日,广东户外高达33℃,《陶瓷信息》报记者一行人走访佛山三水和肇庆等地的陶瓷企业,调查高温生产的情况,在陶瓷生产车间内,生产工人们挥汗如雨的情景随处可见,他们为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付出的辛劳显而易见。据某陶瓷厂的捡砖工小王介绍,虽然天气炎热,但有空调和大风扇,还有大冰块可以靠一下,对付暑热,问题不大,他说,每年这段时间,累了可以随时休息一下,车间主任也不管,工作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了。

小王来自湖南,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在这个陶瓷厂工作有三四年了,工种属于窑后岗,他的工作是在搭档的帮助下,接收从传送带上下来的瓷砖,并把它们放进平板车里,再利用平板车自动卸货,将瓷砖码放到旁边的空地上,由于出窑不久,瓷砖的温度还有点高,小王的胸前很快就湿了,虽然是自动化作业,工作强度不是很大,但他们六个人分成三组,两组工作一组休息,应对两条传送带,每天工作八个小时,高温下的工作,还是非常劳累的。

在整个生产车间,除了远离窑炉的计件员、调度房里的调度员,以及仓管,其他几乎所有的工种,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高温。陶瓷企业生产现场因窑炉发热、机器发热、循环水余热等,造成车间环境温度升高,而车间面积大,空气对流差等,解决车间温度高就难有好方法。对工人工作效率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工人健康。如果工人吸入的热量过多,又散发不出去,就会导致工人的肌理出现损害,常会出现全身脱水、脸色苍白、休克倒地等中暑行为,重症中暑患者为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往往出现心脏、呼吸停止的症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如何开启“清凉模式”

  “降温措施包括基本的投放冰块来吸热降温。厂区配置基本的电风扇,设置凉茶点、医药箱。”欧神诺三水工厂总经办主任赵媛媛向记者表示,她们工厂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工人中暑的现象了。

从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王翠华处获悉,该企业6月-10月在工资结构中有高温补贴并设立了14个凉茶饮用点。陶瓷车间内部一直有高温降暑这一块的经费备用,采取常规的冰块降温同时配备医药箱随时利用。此外,在高温天气,该企业有比较优渥的高温补助津贴。

“能密闭的空间尽量密闭,然后装空调。”广东协进陶瓷有限公司姚志安副总经理则向本报记者表示。

7月18日,本报记者走访广东多家陶瓷企业,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对降温的举措也都非常地尽心尽力。大风扇、大冰块、凉茶以及医药箱都已备足,然而本报记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除了这些旧举措,目前,企业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去给一线工人的高温环境降温。

“车间普工,难招人,尤其是窑前窑后工,高温环境,更难招人,来的人我们像神一样的供着,生怕他们热着了,我们车间装的格力中央空调,由于工况环境以及满负荷工作,我们一年换一批。此外,常规的降温办法,我们全都上了,如果有好的降温办法能告知我们,我们会很高兴。”领航陶瓷负责采购的郭国钦如是说。

此外,名嘉陶瓷的李皓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大家都是一样的套路,找不到新的套路,我们也不知道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向国外学?欧洲的天气没有中国这么炎热,此外,我们中国车间的生产线普遍要比欧洲密很多,散发的热量要高,工况环境差得太多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如何给车间降温,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李皓最后说。

 

高温补贴的困局

2013年5月30日,广东省出台《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以及在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高温津贴将于6月起发放。文件指出,在6-10月份期间,用人单位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不含33℃)以下的,必须以现金形式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每人每月最高标准为150元,每人每天6.9元),具体项目及数额需在员工工资清单中列明,并应保存发放记录至少两年。

本报记者调查陶企高温津贴的按时发放问题,发现在某些产区规模较小的陶瓷厂中,仍然存在不按时发放或者不发的问题。

记者以此问题致电某大型陶瓷企业法务专家,此专家回答:“如果一个企业有100个工人,那么高温津贴每年要发出六七万元,如果不发高温津贴,根据条例,最多只被罚一万元。”违法成本太低,劳动保障部门对违规企业惩处的宽松,造成了很多企业都不会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以省去这笔开支。

劳动者对高温作业维权意识的淡薄,以及作为弱势群体,在维权过程之中的被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企业违规行为的出现。

不过,对于自己的违规,也有企业认为自己是无奈之举。建陶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影响严重缩水,各种原材料成本也在逐步上涨,令许多陶瓷企业不堪重负。淄博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就表示:“其实,各种防暑措施该做的我都做了,就是这个高温津贴,市场行情不好,我是实在逼得没钱。”

“这是种短视的行为。”王翠华不认同扣发工人的劳动津贴的行为。“每当入夏之后,很多无法再承受高温煎熬的普工,往往另谋出路,停发高温津贴补助,只会造成普工的大量流失,得不偿失,会令企业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

而值得庆幸的是,凡是领取不到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均可拨打12333进行依法维权,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给予补发,逾期未执行的,将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双方对高温津贴发放存在劳动争议的,可申请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工厂车间里,工人挥汗如雨的场景随处可见。  摄影/张晓成


虽然有众多的降温举措,车间的温度仍然很高。  摄影/张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