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建陶企业排产冰火两重天
日期:2016.11.07
近期,淄博市政府出台《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方案》,但原定于9月底公布的保留企业名单至今没有官方消息,而与此同时,随着陶博会结束、终端销售形势的整体转冷,致使淄博建陶企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在淄博建陶未来形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贴牌商普遍谨慎下单,而一些依靠贴牌消化产能的企业等“单”开饭。一方面,具备品牌优势及自主能力强的企业依然保持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
保留企业名单未确定
贴牌商下单更谨慎
进入2016年,受转型升级及严厉环保治理的综合影响,淄博陶企在环保设备、材料方面增大投入,而后又因为限产,先后两次整体提价。近期,煤炭价格以及运费价格的上调,又进一步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就在10月,高安、法库等地已率先涨价,而记者在淄博产区走访,多数企业表示虽然成本增加,但近期没有涨价的计划。
虽然淄博产区厂家并没有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给客户,但目前贴牌商下单却更加谨慎。财富陶瓷城一位贴牌商孙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很多贴牌都在看“风向”,等到11月底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对于贴牌商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所在厂家明年还能不能继续供货。”孙先生说道。
事实上,距离《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方案》发布已经过去四十几天,但原定于9月底公布的保留企业名单至今仍然没有官方消息,终端销售乏力以及产区不明确的形势让贴牌商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要谨慎,而这种情况就间接造成目前一些厂家“缺单”。
“原来800×800(mm)金刚石订单一直紧俏,一般排单也要半个月之后,现在仅仅能维持几天。”孙先生说道,他介绍此前由于限产、关停,一些原本的生产厂家因为无法正常供货,因而贴牌寻求其他产区或厂家。现在淄博产区建陶企业全面复工,但原来出走的贴牌未必会回归,“质量差不多,但是价格更优惠,贴牌当然选择利润空间高一些的。”孙先生分析说道,排除最主要的终端需求不足,贴牌流失也企业订单不足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走访了解,贴牌商换生产厂家的情况在淄博陶博会前期尤为明显。此前,淄博作为通道城市,为保证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建陶企业进行限产,一些厂家甚至从6月8日停产至9月30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而停产阶段恰好是贴牌商为陶博会做库存,于是贴牌选择其他工厂。孙先生介绍,由于当时一部分贴牌流失,同时市场并不活跃,现在淄博有些厂的订单连第二天的都不全,“现在厂家提价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降价已经不错了。”孙先生感慨。
两极分化
陶企订单“冰火两重天”
糟糕的很糟糕,好的也很好。
“一些企业都在抱怨情况比去年差,而去年已经很差了。”孙先生表示,目前部分建陶企业正在等“单”开饭。这样的背景下,淄博建陶行业表现呈两极化,拥有品牌实力及自主研发能力强的的企业产销两旺,表现依然表现喜人。
早在3月初,山东统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第三季度。“公司四个品牌订单已经排的很紧张了,”统一行销副总理马涛介绍,他表示今年淄博产区连续限产,但截至目前统一产值比2015年还要高,“限产背景下,我们对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并在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进行提价,既保证了公司形象再度提升和车间内部改造的费用,也实现了对客户服务的进一步延伸,总结就是,限产下我们为渠道深耕和品牌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涛补充道。
不仅如此,另一家本地企业淄博新博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锋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慨,“总体来说,由于终端需求变化,10月销售额比9月略低,但现在依然排单紧张。”宋锋介绍说,他分析认为,目前阶段淄博自主品牌比较强势的企业在生产计划上依然供不应求,尤其是拥有“畅销品”的企业,“像我们自主研发的金晶石是公司销量最大的产品,也是排单最紧张的。”
可以看到,目前仍呈现产销两旺的企业均是拥有自主品牌,且多数位列此前淄博市于2016年2月份公布的就地保留20家企业。相比之下,一些相对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面临减产的压力或提前进入冬季停窑阶段,目前淄博已有一家内墙生产厂家因订单不足,而选择暂停一条生产线。
进退两难
暂等11月底看“风向”
“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贴牌商张先生叹息。
事实上,目前淄博产区像张先生这样考虑的贴牌商不在少数,他们普遍感叹目前没有安全感,淄博产区原本共182家建陶企业,但现在保留企业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也就是说有多少厂家在2017年能够继续生存当前还是未知数。
而前途未卜的背景下,一直引领建陶行业的创新也略显“局促”,贴牌商下单量力而行,把品种缩减到最低,只留畅销品,“如果厂没了,或者价格提高,贴牌该重新定位,怎样重新规划产品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只能是看看再说。”张先生说道。
不仅如此,不仅是厂家的生存问题,贴牌商关心的还有未来的淄博产区建陶行业的能源、原料方向。此前淄博市提出的统一制气、统一制粉等问题,这些也让贴牌商“心里打鼓”,后面不知道形势如何发展,现在只能保守。张先生透露,目前一些贴牌商心理已经达成共识,等到11月底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届时天然气问题、统一制粉问题,以及这些厂的命运基本就会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