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虹面对面】3:汤振华:陶瓷喷墨,我们任性地“蛮干”-佛山陶瓷学会

【尹虹面对面】3:汤振华:陶瓷喷墨,我们任性地“蛮干”

日期:2015.12.10

【尹虹面对面】第3期,尹虹博士对话精陶机电董事长汤振华


汤振华,江西上饶人,广州精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喷墨打印技术应用及设备制造十五年。2009年起涉足陶瓷喷墨打印,成为“外行”闯入陶瓷喷墨领域的一匹“黑马”。


看到喷墨打印技术与制造的魅力与商机


尹虹:从我们陶瓷行业人的眼光来说,你算是喷墨领域里的一匹“黑马”,说起来你是怎样进入喷墨打印这个行业的?

汤振华:1998年,国内广告行业通过喷墨打印机制作大幅广告画面的业务刚刚兴起,我那时是和朋友合作,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一家经营广告喷印材料的营业点。

那时广告业所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基本都是通过国外进口,价格比较昂贵,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技术与制造能力。当然,喷印画面收取的费用也相当高,差不多达到1000多元/平方米,现在的价位大概是3.5元/平方米,这巨大的落差体现了新技术转化发展的进程。1000元合理不合理?3.5元合理不合理?从我们商人的眼光来看,这两者都合理。这也恰好展现了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商品大大丰富,广告业务越来越繁荣的一个景象。在经营的过程中,我看到市场对喷墨打印越来越浓的热度,打印设备与耗材的需求成倍级地增加,喷墨打印技术的进步促成广告业极度的繁荣,喷墨的魅力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看到巨大的商机。


尹虹:我想问一下,你是学这个专业出身的吗?是毕业后就去了北京从事这个行业了吗?

汤振华:不是,我去北京前就在家乡做过一些与色彩有关的生意。主要是直销一些彩旗、国旗之类工艺品,那时正值9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撤县改市”潮,而且城乡的国有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每逢国庆、劳动节等节日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对这些工艺品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可以说,我就是这样赚到我的“第一桶金”的。不久,我就带着10万元到了北京开始创业。因为那时年轻,觉得北京是首都,天地大可作为。


尹虹:你在北京创业,后来怎么转战到广东了?是直接从北京过来广东的吗?

汤振华:不,中间我还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那时候还是因为年轻,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总觉得这个行业不适合自己,而根本就没想过坚持这回事。那时候做的虽然也是设备,但是是广电行业的设备。大约是在2004年吧,我们接到了上海广电需要订购一批非现编设备的业务订单,对于这种批量小、非标性的产品,北方没有合适的制造渠道,于是便委托广东的厂家定做。那时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制造业,此事的完美达成让我了解到了广东制造业的发达。

结合自己对广告喷墨打印的理解,我感到技术如果找到应用之门并有完善的体系制造出来,产生的市场效应是非常庞大的,因此决定到广东这个“制造之都”来发展。


尹虹:进入广告打印设备制造这个行业顺利吗?

汤振华:2006年,我们进入广告喷绘机制造这个行业,在时间上已经有些晚了,当时国内已经有多家制造厂商,市场份额几乎已经被瓜分一空。我们考虑到,如果要抢夺市场份额,唯有你的产品必须在技术上领先、唯有你的产品必须在品质上过硬、唯有你的服务必须做得到位,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于是我们全身心投入研发、制造、品质控制、服务培训,3年内就推出针对广告行业不同用户需求的9款设备,因为贴合客户需求,品质过硬,到2009年,溶剂型喷绘机的销售量,我们已经做到整个行业的领先。

精陶机电董事长汤振华


嗅到先机,进入陶瓷喷墨领域


尹虹:我主要还是想采访陶瓷喷墨方面的内容。严格来讲,陶瓷喷墨机大概是2003年研制成功的,我记得直到2006年国外的陶瓷喷墨机厂家还是对中国封锁的。一直到了2010年,封锁才被打破,陶瓷喷墨机才进入国内投入使用。而我比较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想要进入陶瓷行业?

汤振华:我们是日本精工电子科技集团在亚太地区唯一的喷头经销商,因此从他们那里掌握到了欧洲一些企业使用陶瓷喷墨打印机成功的信息。我们感觉到随着打印材料的成熟,喷墨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会是井喷式的发展,而广告打印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它的市场容量已经到了极限,再发展下去对企业的壮大产生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决定将研发重心与制造体系逐渐偏向陶瓷工业体系。


尹虹:喷墨印花这几年在陶瓷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特别是2012、2013年,喷墨机数量的增长可以说是井喷式的,到2014年速度才放慢了一些,这个过程,是喷墨设备国产化的进程,把价格降了下来。我注意到,最先是陶瓷行业内的装备企业开始研发喷墨设备的,后来你们与几个非陶瓷行业的喷墨装备企业加入了进来,带动了整个陶瓷喷墨装备领域的发展。你们觉得进入陶瓷这个行业,自身具备什么优势?其中过程顺利吗?

汤振华:我们认为我们对喷墨装备很熟悉,但过程很不顺利。

因为我们做了多年的喷墨技术研发与制造,对喷墨技术的了解比较透彻,这是我们的优势。依照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3~4年的周期就可以把产品开发得成熟,事实上我们在陶瓷行业也基本上符合这个节奏。

我们是2009年年底开始立项研制陶瓷喷墨机的,基本上是和陶瓷行业的设备制造商同时起步。但因为我们对陶瓷这个行业不熟悉,要知道,你想去陶瓷行业了解别人的设备是很难的,基本上没有人会开放给你看,还有我们也比较缺乏在陶瓷行业推广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是我们的弱项。

同时,我们公司内部都是技术实干型人员,我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为了掌握陶瓷墨水的特性,光打印测试就使用了将近1.5吨的陶瓷墨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了,可惜到最后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让当时的研发部充满了悲观、失望、迷茫的情绪。后来我们通过多方渠道,请来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与钻研,分析陶瓷喷墨怎样可以稳定,不断改进设备,秉承一个理念———“坚持”,最后做成项目。

在整个过程中,因为原来在业务上没有接触过陶瓷行业,没有和行业交流的相关渠道,再有是我们不了解陶瓷行业在材料上的使用、印花工艺的特性、工序上的习惯,两眼一抹黑,一路都是摸着走。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到了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有不停的测试,不停的修改,再试再改,中间的苦头可想而之。


尹虹:我想,这其中主要是和行业交流比较少,所以整个开发过程花了相当大的代价。你觉得能促使你们成功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汤振华:我们的陶瓷喷墨打印设备一直到2014年年初才算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改良完善。在这痛苦的改良过程中,让人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整个团队成熟了,包括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这几个团队都经历了一个蜕变过程,现在大家对于工业装备的理解和4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客户选择用喷墨打印设备是希望用它来赚钱,为产品增值,你不能说不但不增值还要让他赔钱,不然客户随便一句投诉就会让你招架不住。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心态真的很重要,首先你得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对喷墨技术的未来有信心,才能很好的面对这些困难,逐一地去解决并完善。


曲折前行,打开陶瓷喷墨市场


尹虹:从我个人观察来看,2013年是国内使用喷墨机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估计全年上线的喷墨机有1000多台,你们是不是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到2014年,市场开始转变、下滑,你们是不是也倍感压力了吧?

汤振华:不完全是这样。2013年的时候,虽然市场很热,但我们因为设备还不够完善,没把握好这个机会。到2014年的时候,行业对喷墨设备的需求热度确实降下来了,整个喷墨市场的销量下滑了,但其实也还有800多台,而我们2014年的销量却比2013年上涨了2.5倍。


尹虹:2014年市场下滑,大部分喷墨设备制造商出货量都有下滑,而你们却增长了2.5倍,是不是说明了你们的产品极具竞争力?还是有些什么特色?

汤振华:我们的产品不能说是最具竞争力的,但有我们的特色。当时其他品牌的打印设备都在主推瓷片市场,我想等我们的设备完善后,已经很难进入一流陶瓷生产企业了。所以,我们也静下心来分析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再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些小企业,特别是配套企业对印花特色的需求,于是我们利用自己研发快速的优势,调整了研发方向,在短期内就研发成功了全球首台针对三度烧印花的扫描式写真级陶瓷喷墨打印机。产品一经推出,因为其打印质量优异且适合配套厂生产需求,订单源源不断,一下缓解了资金的压力,最大的好处是更坚定了我们整个团队的信心。目前整个三度烧瓷片喷墨打印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精陶这个品牌的(笑)。

当然,三度烧瓷片市场在整个陶瓷行业中,不属于主流产品,要想在陶瓷行业喷墨装备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光靠一个三度烧打印设备还远远不够。于是我们又将陶瓷行业中最难搞定的外墙砖喷墨打印作为研发的攻克项目,因为别人的眼光还盯在竞争激烈的瓷片市场上。

说到外墙砖的喷墨打印,有几个最大的难题:第一,生产环境远比瓷片的恶劣,而喷墨打印机属于数码电子类设备,本身对环境的要求就很高;第二,外墙砖色彩饱和度要很高,色彩浓度一高,稍微的打印拉线就会很明显;第三,外墙砖因价格低,陶瓷厂需要盈利,就必须要在产量上远远胜于瓷片;第四,外墙砖企业在技术人员的储备上远远落后其他企业。

总之,要做好外墙砖的喷墨打印,你的设备必须要结实、打印效果必须要好、产能必须要大,还有就是必须能让客户盈利!


尹虹:说起来,作为陶瓷行业外的喷墨打印企业,你们要进入一个对于你们来说完全陌生的行业,你们的把握是什么?

汤振华: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去做一件事的。当时我们使用的主流打印喷头为精工508GS灰度级喷头,这款喷具备大、中、小点4级灰阶的打印方式,这种打印方式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图案需要精细的地方,我可以设置小点打印,保证打印精度;第二,图案需要色彩大覆盖率的地方,我可以设置大点打印,保证色彩的饱和度高;第三,图案层次需要过渡的地方,我可以设置中点打印,保证层次的细腻。再加上这款喷头售价便宜,所以我们在起步上就已经具备做好外墙砖打印的基础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团队,通过十年对喷墨的了解,四年对陶瓷装备的彻底理解,外墙砖喷墨打印开发的起点已经远远超过2009年那时候了。这么说吧,炼出来了!

到目前为止,整个福建的外墙砖打印设备,基本都是我们精陶的设备。而我们的设备在福建市场上应用的成功,通过口口相传,现在在江西、四川市场上也是一片火热。可以说我们精陶这个品牌,在外墙砖市场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尹虹:陶瓷行业产品品类众多,每个品类对于喷墨设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那你们的产品类型主要又是怎样的?在市场上具有怎样的竞争力?

汤振华:我们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但绝对是最具特色的。目前我们在试验机市场、外墙砖市场和三度烧瓷片市场都是占主导地位。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说,越贴合客户不同产品的需求越有竞争力。

相信你们刚刚到工厂也看到了,1车间正在大批量生产的是D420和D780系列,这是一款针对国内普及性的瓷砖而做的在线式打印机;2车间生产的是针对三度烧瓷片和抛晶砖而做的T系列扫描式喷墨打印机;3车间生产的是M系列模组式陶瓷喷墨打印机。

还有我们可应用的喷头型号也很多,比如精工508GS喷头,性价比较高,适合外墙、地砖打印,精工1024喷头比较适合仿古砖、全抛釉打印。

而M系列设备,安装喷头起步就以精工1024为准;再往下就是安装目前备受陶瓷行业瞩目的精工1536喷头,这款喷头结合我们最新的模组式M系列,相信马上就会成为陶瓷行业喷墨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款打印设备。

我去年在欧洲陶瓷展会时,已经看到釉料的发展对瓷砖效果的改进。我们在去年广州陶瓷工业展会上就已经展出了M系列的模组式概念,这款设备基于将来随着墨水、喷釉技术的突破而随时将多种工艺应用到一块砖上。所以我认为,各陶瓷厂家结合墨水与特殊工艺来做特殊的产品,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你这边使用下陷釉,他那边使用糖果釉,还有用剥开釉等等,都可以用喷墨机来做。


尹虹:就是说,你们的产品基本上覆盖了陶瓷产品的所有领域?那么在规格上有没有限制?因为现在行业做的砖已经有很大的了。另外,我觉得喷墨机的主要市场份额还是在瓷片、全抛釉。

汤振华:是,我们基本上都覆盖了。在规格方面,行业目前做得最大的是1.4米,我们的是1.1米。随着1536喷头的开发,我们也将会有1.2~1.4米的设备。

我们D系列瓷片机D420,目前已接到17台的订单了,还正在抓紧生产。我们在D420出来以前,根本没有进入瓷片市场,一台机器都没有卖出。可以说,我们在外墙砖打印上取得的地位是其他品牌短期内无法撼动的,然后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转战仿古砖、全抛釉和瓷片等领域,瓷片我倒不认为是我们技术的难点,反而在技术上最容易实现,以我们做外墙砖的经验来做瓷片会非常容易。

D420这款设备价格低廉,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我觉得我们的工程师真了不起,在这款设备的研发上,一斤铁也没多用,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加上这款设备在实际应用上,性能特别稳定,非常适合瓷片打印,从现在忙于生产应对订单,可以看到我们在瓷片打印领域的增长,这个结果是非常可喜的。


尹虹:开始,喷墨机普遍都是5~6个通道,后来发展到更多通道,去年我在里米尼展时看到有了8个通道的。那你们在这方面又是怎样考量的?听说你们创建了“独立通道”的概念,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汤振华:“独立通道”的概念其实我们在去年广州陶瓷工业展会上就已经展出了,它代表的是我们M系列的产品,今年的工业展上我们会把这系列产品正式推出。这系列的产品可喷墨、可喷釉,打破了增加通道以增强喷墨机功能的传统思维,以逆向的思维重新定义了喷墨设备。

相比其他品牌的多通道,我们的“独立通道”是真正的多通道,最多可以为客户提供28个通道,因为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添加或者组合喷墨通道。为什么称之为“独立通道”呢,这是因为这款设备每个通道模块都是可以单独运行的印花机,客户使用方便,维护便捷。同时,这个控制系统是高频的,可以支持85米/每分钟的高速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尹虹:在2013年喷墨发展最高峰的时候,你们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你觉得2014年对比2013年来说,市场怎样?你对市场前景的预判是怎样的?现在大家都在讲“新常态”,新常态就是要接受经济缓慢增长的现实,你对自己产品的市场规划又是怎样的?

汤振华:我是很赞同“新常态”这个词的。我相信,喷墨机在未来陶瓷行业发展的十年、二十年里,将会成为一个标准装备,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样,是必需品,会不断的更新。而且从市场本身来说,老一代的设备在功能、以及稳定性上都比现有的设备差,现在的喷墨技术已经提升了很多,更换设备的需求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逼着陶瓷厂外迁扩张,扩张的方向主要是西南、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把握得好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扩张期间有几个里程碑,一是河南的设备已经超过10台,新疆第一台上线,宁夏第一台也上线了,这些地区将来还是要增长的。

对于喷墨市场的前景,我是这样看,现在的墨水公司都非常热衷围绕喷墨机来开发新型墨水,因为墨水必须以喷墨机为载体;而对喷头厂商来说,谁对陶瓷行业越了解,他的产品就会越对路,可以适应性能较差的墨水甚至水性墨水,这都将在行业内取得决定性的意义,综合这些,我对陶瓷喷墨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经验加创新,做好喷墨未来


尹虹:在你一路走过来的二十多年历程中,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哪段时间是你最凄惨的时候,哪段时间是最兴奋的时候吗?

汤振华:(笑)要说到最凄惨的时候,应该算是刚进入陶瓷行业时。那时我们不熟悉陶瓷工艺、不熟悉陶瓷墨水特性,和以前接触到的其它行业完全不一样,设备开发出来后,一大堆问题摆在那里,却四顾无助,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找不到专家咨询,真的是一种很凄惨的感觉。


尹虹:那你最兴奋的时候是不是也在陶瓷行业?

汤振华:那倒也谈不上最兴奋,当我们把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问题都一一解决的时候,走到当前,就有一种越过群山峻岭,眼前出现一马平川的感觉,回想起之前经历的困难、障碍,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了。如果您关注过我们在行业中宣传的广告,也可以从脉络中看到我们是从不自信走到自信的一个过程。

我相信真正的兴奋点会在后面,尤其是无机色料与设备的组合,会应用在很多行业,比如玻璃行业。我感觉到玻璃行业对数码打印的热情相当高,但他们也非常理智地看待这个市场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机会。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要感谢陶瓷行业,进入陶瓷行业对于我们来说是块“最难啃的骨头”,但是我们终于啃下来了,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经验对我们以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尹虹:从陶瓷行业整个装饰手段来看,最开始是丝网,然后是辊筒,再到喷墨,现在很多人都在想喷墨将来会不会被另一种手段取代?比如激光打印。你认为喷墨机在未来仍会是主流吗?能保持稳定的市场吗?

汤振华:激光打印这个技术有很多优点,因为它的颜料是色粉,色粉可以有很大粒径,色含量就高,让瓷砖实现红色发色变得有可能。但激光打印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硒鼓的制造宽度,这对未来激光打印的应用一直是个瓶颈,限制了产品的规格。还有就是激光打印因为色粉粒径比较大,在处理色彩渐变上就会显得比较粗糙,比不上喷墨打印。可以说激光打印是“成也颗粒,败也颗粒”。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喷墨印花机应该占据了陶瓷印花75%以上的市场。

喷头属于一个稀缺资源。广告行业,设备总体容量不超过15个亿,喷头供应广告行业一年产10万个左右就很好了,喷头的量怎么可能起来?陶瓷行业多少个亿?玻璃行业多少个亿?而未来在工业市场对喷头的需求量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下,如果喷头厂商在这些工业领域都能占一席之地的话,就有可能是一年生产80万只甚至800万只,在这么巨大的产量面前,届时,喷头的成本自然也会降下来。激光技术起源比喷墨技术要早,为什么喷墨后来居上?也是这个原因,量没有起来。当所有价格降下来的时候,喷墨机应用在工业领域就会变得习以为常。


尹虹:你现在除了做陶瓷喷墨打印,还有其他发展领域吗?你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是怎样规划的?明年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汤振华:我们除了做陶瓷喷墨打印,还在玻璃、纺织、木板、皮革等领域进行发展。

未来工业领域各行各业对印花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有相对应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体系去一一面对,这些过程中,如何将最新技术很快转化为市场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速度!还是速度!所以我们会投入更大的资金与精力去实施。通过实现陶瓷喷墨打印这个过程,我们对无机色料与喷墨技术的理解,目前在玻璃喷墨打印上已经有所突破了。

当然,陶瓷喷墨打印是我们迈向工业领域的起点和基础,所以未来我们会更加用心在陶瓷打印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上。

    

尹虹:嗯,祝愿你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汤总,最后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这里代表佛山陶瓷学会、《佛山陶瓷》杂志社、《创新陶业》报及中国陶瓷产业信息中心对你接受采访再次表示感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