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岩板外,今年传统陶瓷产品还有9大变化
日期:2020.10.27
10月前后,是陶瓷行业集中推新品的日子,然而今年有人还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有板,几乎看不到砖;高价‘岩板’在狂欢,普通瓷砖被孤单”。
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认为,在传统产品上,今年至少还有以下9大变化值得关注:
1. 750x1500(mm)价格跳水 地砖产品上,从规格上来讲,方块砖800×800(mm)规格相对较少,600×1200(mm)、750×1500(mm)、900×1800(mm)三大长方形规格成为主流。600×1200(mm)当前已经成为常规产品展示,750×1500(mm)随着价格跳水之后,也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
2. 柔光、哑光继续扩大占有率
在光度呈现上,亮光产品的面积比例进一步萎缩,相比之下,柔光、哑光面产品迅速扩大占有率,几乎在每一家企业都能看到上述两种光面产品,且展示面积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向。
3. 干粒半抛成今年亮眼工艺 质感面收到好评 在工艺表现上,今年干粒半抛、质感面成为很多企业提升产品质感的主要工艺,干粒半抛很多呈现为糖果釉,在光线变化下产品表面呈现不同的光感。 质感面产品比以往更多,多表现为瓷砖表面不仅是平面,从视觉和触感上可感受表面的起伏,这种质感类似于一条被走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青石板路,有着岁月的厚重感,打破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完美无瑕(纯平、无色差),产品更具“人情味”。
4.
“无连纹,不理石” 渐变、羽毛、毛纹数量增多 在地砖色彩上,厂商对灰色系产品的热度并没有消退,变化的是大家对“灰色”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级。 在大理石瓷砖品类中,连纹是最大热门,从800×800(mm)、600×1200(mm)、750×1500(mm)、900×1800(mm),再到更大规格,几乎所有大理石瓷砖都呈现“无连纹,不理石”的态势。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地砖花色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如渐变色成为一些瓷砖品牌主色系,如喜力的莫兰迪系列,另外一些品牌也在推广类似产品。
地砖花色上做光影处理的品牌也有增量,如丝绸质感面,玛缇、伊加国际、乾瓷等品牌都有在推广,羽毛、毛纹等花色也是今年很多地砖的主题。
5.
功能性瓷砖降温 一位业内人士说,很多用辅料做防滑处理根本就是“忽悠人”,一是效果持续时间短,二是存在渗污现象。 在功能性产品上,不仅是防滑砖及辅材企业数量减少,甚至是在疫情初期以为要大火一把的抗菌砖、净化砖,也没有什么动静,而以往强调其健康功能的瓷砖品牌,并没有再度强化产品的功能性。 6. 墙砖参展数量缩减 在墙砖方面,虽然这次都有企业推广,但相比以往,推广内墙砖的企业数量明显缩减,只留下一些强势品牌坚持以墙砖做差异化产品,如狮王、萨米特、芒果等品牌。 7. 墙面用砖规格朝两个极端发展 今年内墙砖规格上呈现两个极端,大规格可到400×1200(mm)、500×1300(mm),小规格可到200×200(mm)、200×600(mm),中间的常规规格很少看到推广,这也侧面说明对比地砖上墙、中板对比下中间的常规规格墙砖优势并不明显。
8.
干粒工艺、模具效果 今年墙砖核心面上工艺
在墙砖工艺上,2020年所展示墙砖采用干粒半抛、胶水干粒等特殊效果比较多,企业展示的产品都在工艺上做文章,比如今年名宇陶瓷科技首推的魔晶石。在10月16日陶城报主办的中意设计大奖赛中,也有企业以类似工艺的产品参赛。
9.
墙砖产品虽趋向极致 落地更为关键
笔者走访了解到,外地客商对于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墙砖产品均表示“眼前一亮”,这是当前做终端差异化的强势所在,但实力不济的经销商却表示,他们在终端难以操作这种极具个性化的产品,这类型产品必须要有专业视角的人士才能灵活应用,从而才能在空间搭配中体现其价值。
这也是很多做差异化产品企业的痛处所在,很多应该仔细打磨、认真推敲的优质产品常常就是因为效率而被打入“冷宫”,为此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只能随波逐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说中国建陶行业大而不强的原因,因为跑得太快了,都是拿来主义的思路下,忽视基础设计、人文理念、传统文化。 最后,总体来说即便岩板大行其道,但墙、地砖产品都有可圈可点的亮点,这些亮点在岩板之下略显暗淡,但就像余承东所言,没有人能够熄灭漫天星光,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寻求一种平衡,在赚钱的同时,考虑基础发展,如消费者的审美培养,传统文化的发扬,毕竟华为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