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虹面对面 

【尹虹面对面】2:正确选择与不懈努力成就今天的吴桂周

来源:佛山市陶瓷学会  2015-12-10

【尹虹面对面】第2期,尹虹博士对话迈瑞思董事长吴桂周


吴桂周,江西萍乡人。佛山市迈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博奥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博今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萍乡市博鑫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瓷行业内一位跳过高中、大学教育,以中专学历考取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传奇人物。


非凡求学路,一帆风顺

尹虹:桂周,你好!很高兴你接受“尹虹面对面”栏目采访!

吴桂周:博士,你好!我们彼此相识已经有25年了,从我90年进入华工(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算起。多年来,我们的联系就没有间断过,大家都很熟悉了。


尹虹:是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就这样过去了。今天的采访就从你进入华工开始说起,当年你全国统考考上重点高校华工(全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如果我写篇文章题目:“吴桂周,初中毕业生考取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无论是现在的标题党,或者作标题新闻,我想都很具轰动效应。记得前一段时间我在微信群里这样介绍你,一个“没有读过高中、没有读过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让原先不太熟悉你的群友都惊叹不已。你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这段不平凡的求学读书经历?

吴桂周:没有什么不平凡呢,其实很简单。我出生农村,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读书,周边的朋友、包括我父母亲都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见识少,就想到通过读书走出农村,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就算跳龙门了,压根没想过要让我去读个大学,或什么更远大前程什么的。

我记得我读书还是蛮有天赋的,大概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刚刚打倒“四人帮”,当地组织了一次一个片区(大概10个生产大队)的数学竞赛,有10分的附加分,我得了109分的好成绩,全片区第一名。在此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考试,那也是我上学以来的第一次竞赛,记得我因此获得了成绩证书。那是我第一次出名。

进入初中后,记得初一时,我从家里翻出了一本泛黄的旧数学书(那时不像现在有很多参考书),上面很多题,我就做得很来劲。学生大多都怕考试,而我从来都喜欢考试,因为只要一考试,我就肯定会受到表扬的。一遇到考试,我就来劲了,经常可以考到第一名。1981年,我刚刚16岁,初中毕业。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继续读高中是毫无问题的,但我选择读中专。


尹虹:对于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你的中学老师没有阻拦你去读中专让你考高中吗?

吴桂周:那倒没有。虽然有老师征求我的意见,但更有老师,我的政治老师鼓励我去读中专。他说,“三年高中后,还有很多未知数,早读中专,早出去”,在当时、当地就是这样的见识,早出来,早出来工作,获得一份国家工作,就是一个跨越。

就这样,我顺利地进入了景德镇陶瓷学校(中专),四年的中专学习,在班上也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1985年中专毕业。毕业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


尹虹:1985年的时候,国家对中专、大学毕业生还是包工作分配的,一个中专毕业生可以分配到大学工作,站在现在毕业就业的角度,还是很需要想象的,是吗?

吴桂周:是这样的,我是萍乡人,本想分配回去工作,当时因为回萍乡的指标满了,我回不去了。那时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正好陶院要招人,我得知消息后就去申请。


尹虹:你们同学当中有多少人分配到了陶院?

吴桂周:应该是9个。


尹虹:陶院作为一所大学,向一个中专学校招收员工,一定是有一些特别要求的,是怎样的机缘让你进了陶院的?

吴桂周:有要求,要考核的。主要看你在学校的成绩,他们那时是要调查的。


尹虹:你从瓷校到陶院工作,就当时来说,陶院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事业单位,比较符合你继续读书的理想,进入体制内;从外部来讲,你认为能进入陶院工作,主要还是因为你读书成绩比较优秀,是吗?

吴桂周:这是肯定的。如果成绩不优秀,肯定不行。那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唯一的优等生,她可以挑单位,想去哪里都基本可以满足的,她也选择了去陶院。我的成绩是中上靠前水平的,通过考核也进了陶院。

到了陶院后,所有的选择、定位都已经完成了。名声很好听,现实很残酷。作为一个中专生,在陶院肯定待不久,所以我就想到我一定要再读书,考研究生。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直接考研,跳过本科。

幸运的是,那时候陶院还是鼓励职工考研究生,学校不仅要盖常规的单位公章同意我报考,还要加盖一个同等学历的章,以证明我有资格考研。总体来说,我的读书、考研的过程是很顺利的。


尹虹:在陶院总共待了几年?

吴桂周:5年。90年出来的。本来我是打算89年报考的,但那一年因为政治敏感事件的影响,研究生考试取消了,改为推荐。所以我到了90年才考,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而且第一次报考就成功考取了。那时陶院一些留校的本科生连续考两三年考研才考上,或没有考上。


尹虹: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就考取了,会不会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吴桂周:确实有点。但好像刻骨铭心的感觉更多些。我也曾想过,为什么我能考上研究生?如果我中专毕业后下了工厂,第一,可能我不会有这个想法,第二,我肯定不会有这个条件,时间和精力都不会有。记得当时我在陶院做实验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没实验做的时候是没什么事情了,可以自己看看书。当时我的条件特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负责管理材料工程系最贵的设备,实验室里还有空调,关起门来谁都不会打扰我。有空时我可以去听课,听完课回来可以自己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看书。考研究生最难的科目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英语,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两门课,当时数学是听吴宛如老师的课,英语是听汪海娥老师的课。


尹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前后的感觉差别会不会特别大?到华工读研究生后,整个读书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你的同学有华工的、清华的等一批重点院校出生的高才生,再也不那么容易获得读书第一、成绩最好,会不会有很大的失落感?

吴桂周:确实有过这种感觉。当我拿到华工的录取通知书时,有那么一刻充满了满足感,但很快也感觉到自己没有了目标,开始就是打算读完研究生,拿个硕士文凭,回陶院工作,后来这一目标受到动摇后,就感觉失去了方向,有些失落感。没多久我就开始寻找新的目标,计划自己的下一步。至于在读研期间遇到高手林立的新同学,我心态还是比较好,不太与别人比高低,更多是与自己比过往。我们班特别是清华过来的,整体基础强我很多,也使我清楚看到山外有山。

讲述当年成长历程


进入职场,飞速成长

尹虹:你到了华工的时候,已经到了90年代。那时候,相信不单你失去了目标,整个知识界、教育界都失去了目标。你也可以看到,高校内的学长们(包括我在内)基本整天都不读书,或者说你看不到我们在读书,都在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你对你的下一步人生有过考虑吗?

吴桂周:这里有个事要提一下。91年,我专程一个人来了一趟佛山,那也是我第一次来佛山。当时我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我是学陶瓷的,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有很多陶瓷厂,所以我想来看看。二是那一年广佛高速公路开通,我想去看看高速公路长什么样子,因为我没见过。(大笑)这一段记忆我至今忘不了。


尹虹:这一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吴桂周: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慢慢地了解佛山陶瓷行业。90年代的佛山,发展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与江西等内陆省份的差距已经拉开很远了。慢慢了解后,我打算毕业后回陶院的想法改变了。还有一次经历是92年我与你们教研室的方博士一起去找工作,去了珠海、江门,让我感觉广东的机会还是挺多的,跟江西很不一样。尤其是在珠海,我感受到他们那边的企业当时对人才的需求很迫切。我们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他们都很尊重我们,当时给我们开的条件都很好。从那时开始我就想着尽量留下来,不回去江西了。


尹虹:估计92年陶院大批老师离职下海来佛山,对你多少也有触动吧?

吴桂周:当然有。


尹虹:事实上,从92年你的想法发生变化,打算留在广东,到93年毕业,你有没有做一些储备或准备?

吴桂周:那时候,知识上的储备已经没法做了,你只需完成你的学业就是了。心理上的准备却一步一步地在做,那时候根本没想过在学校或者其它地方,肯定是下企业。


尹虹:当时社会上一种说法很流行,“手术刀不如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那时候企业很需要有学历有文化的“人才”,企业的良好待遇与知识的用武之地,使企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目标。说起来,你的心理准备具体是怎样的?

吴桂周:那时候在广东那边,我觉得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企业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我当时心理是有准备,但也没什么底,让我去陶瓷厂也是挺担心的。去找工作,又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能干,但事实上很多都是自己没干过的,所以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


尹虹:就连最简单的配方都不行?

吴桂周:不行,我没干过。


尹虹:我记得华工毕业你去了三水一家乡镇企业,为什么呢?

吴桂周:那个厂的全名叫金南陶瓷有限公司。其实当时佛陶的化陶厂我也可以去。为什么我却选了一个乡镇企业呢?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化陶厂已经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里面了,我可以去,但他们没有迫切要我去。我去那里的话,那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跟着他们走;而金南陶瓷是强烈要求我去,因为他们看中我是陶瓷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前又有工作经历,认为我条件很好。尽管在我自己来说我很多都不懂,没做过,但对他们来说,我是工作过的研究生,比其他研究生的条件都好,他们只要我。所以去金南陶瓷的话,我是唱主角的,而去化陶厂的话,我可能连配角都不是,甚至还不知道是个什么角色呢。这是促使我选择它的最大动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读研究生时已经结婚了,我去化陶厂的话至少半年后我妻子才能调过来,那时候工作都要等调动。然后我了解到,之前有些来了一年多而家属都还没调过来的情况都有。但金南陶瓷却对我说,你今天来,你老婆也可以今天来。只要你来,什么问题都能帮你解决。


尹虹:你在金南陶瓷任什么职务?

吴桂周:研究所所长,相当于现在的技术科长。那个厂的设备全是进口的,大到喷雾塔、小到螺丝钉都是,就缺技术人员。我去的话是负责管理技术、工艺配方等工作。我去了一看,还真不行!做配方,以前在景德镇有些配方还是会做的,但这边的情况跟那边的完全不一样啊。搞了一段时间都不行,后来我就去找人了。当时,在佛山陶瓷领域,到处都是华工、陶院的人,我记得华工材料学院的胡晓力老师、化陶厂的谭贤、建国厂的杨晓冬、陶院的游小棠老师等人都给过我很多具体的帮助。那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因为你读过书,你在这么一个群体里,可以找到你需要找的人;也因为你读过书,你可以去查资料,可以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在哪里。


尹虹:谭贤是我的学生,记得他跟我说过这些事。

吴桂周:谭贤帮我不少,他曾拿过一本萨克米的“Know how”给我。当时厂里就等我“下锅”了,但我还没能做出来,那时候好急。要不是他们一帮人帮我,连个配方我也都不知道几时才能搞得出来。因为我是有基础的,他们适当指点一下,我自己再去摸索,很快就上手了。一旦上手就“一里通百里明”了。


尹虹:在金南陶瓷待了多久?

吴桂周:两年多。我93年去,95年底就出来了。


尹虹:那时候那里是多少条生产线?你离开时的生产运作都正常吗?

吴桂周:7条。很正常,效益也可以。那时候没有一个陶瓷厂不好赚的。


尹虹:我记得,你走是因为那时老鲍(鲍杰军)他们找你一起创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走你体制内的东西就全没了;另一方面,可以说当时人家是花了大力气请了你去,培养了你,你才两年就走了,他们是怎样的想法?

吴桂周:是啊,我那时相当于“下海”了,一走就什么都没了。当地政府也很大意见。但说实在的,有意见归有意见,我在那两年多里成长很快,我到现在都不会后悔那两年。


尹虹:当然无需后悔,但别人对你有意见肯定不是因为你成长快慢的问题啊。

吴桂周:可我就是因为成长快了,才要走的嘛。因为我各方面的技能都成长了,我需要的发展空间那里已经提供不了给我,而我也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圈子。但至今我依然认为,那两年对我的锻炼是非常好的,也是那里的两年才成就今天的我。如果我毕业选择了化陶厂,恐怕也要五年才能学到那两年的技能。两年的时间里,我成功地负责了金南陶瓷七条生产线的全部技术工作,当时真有点“信心爆棚”。


尹虹:踌躇满志,感觉到可以行走江湖了。


忆当年踌躇满志

创业路上不断历练,蜕变

尹虹:离开金南陶瓷后就跟着老鲍他们做科达了?那时候科达成立了吗?

吴桂周:是的,真正的科达最早成立是在92年,那时老鲍、卢勤他们都还没到,他们是94年才辞职的,之前都是以炒更的形式来做。


尹虹:当时科达大多都是机械出生,他们想找一个工艺方面的人才,其实当时科达的发展前景也不是非常明朗,在你内心里,你离开金南陶瓷加入科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你无法融入金南陶瓷当地的生活还是因为科达这个创业机会很重要?

吴桂周:主要是创业的机会。95年前后,私有化已经兴起,我看了一些书,成长了,同时我看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私有化。


尹虹:你离开金南陶瓷,多少会有些牺牲,而加入科达,说不定也会有些风险,这两个问题,你是怎样考虑的?

吴桂周:我当时真的是信心爆棚。我想,科达万一做不起来,凭我的技术我也不愁找不到饭吃。当时我征求过家人的意见,然后我岳父就跟我说:你看这几个人的德性怎样。德性好的就可以做,不好的话你就不要去做。那时我也特地咨询过你的看法。


尹虹:看来当时我给了支持意见,还是对的。

吴桂周:当时我主要是想,私有化肯定是一个趋势,以后走还不如现在走,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是我不怕找不到饭吃,就是这里做不下去了,我再去找一份工作也无所谓。当时,老鲍找我是因为接了云南的项目,一个交钥匙工程,卢勤、老鲍他们都是搞机械的,配方他们搞不定,所以就找我,让我管工艺。我考虑再三,然后就去了。


尹虹:在科达又待了多少年?

吴桂周:这个就比较难定义。因为我正儿八经的在科达主要是搞工艺,97年搞了个砂轮磨具厂,就是现在的奔朗。那时候,科达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我们那时候也年轻,做起事来简直不知白天黑夜,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尹虹:筹建奔朗的时候是由你来独当一面了?

吴桂周:不完全是,它是科达的一个二级企业,由我来管。那个时候,它还不是独立法人。


尹虹:整个筹建工作都是你来做?包括技术、招工等。

吴桂周:是的。


尹虹:以前无论你是在金南陶瓷也好,还是到了科达也罢,你不需要包揽那么多的事,相信这对你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状况。你那时的感触是怎样的?看你一路过来也有点像三级跳的感觉,信心爆棚甚至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但你肩上的责任也更大了,承担的风险也是从来没有的,对吧?

吴桂周:是。但最初的时候,奔朗因为没有完全独立,很多时候是依附于科达的,而我是主要负责人。


尹虹:你是哪一年成立博奥的?

吴桂周:01年。


尹虹:成立博奥才是你真正开始独当一面?

吴桂周:对,博奥跟奔朗不一样,有独立的办公地点、独立的产品,有完整的投资概念,而奔朗成立时财务都不是独立的,博奥则完全是独立法人的,投资上百万的项目,都要由我来独立运作。当时我人也相对成熟了,所以由我主管。


尹虹:那就是说,博奥成立后,你的事业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那你是继续信心爆棚还是有了压力?

吴桂周:这个时候是感觉到有压力了。因为我是真正开始做“一哥”了。


尹虹:这种压力主要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吴桂周:主要是责任心更强了,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后果了。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考虑到这个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就是说要考虑这个企业的存亡。


尹虹:话也说回来,到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前几年那种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了,经济形势在转换。

吴桂周:那时候01年了,经济形势是完全转换了。


尹虹:那时候博奥主要做什么产品?

吴桂周:最初是做渗花釉、黑釉,后来做柠檬黄。但那时候也好赚钱,利润也高。


尹虹:后来再晚一点就做“超洁亮”了?

吴桂周:是的,做“超洁亮”的时候,博奥(和科达)基本上就分开了。大概是在02年的时候,我把科达那些股份置换了独立出来,然后就做“超洁亮”。


尹虹:我想,在你成立博奥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创业做老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你那样多的机会,能让你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吴桂周:是的,像我们这样慢慢往上走的,我都觉得没有什么很突变的过程,完全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


尹虹:你觉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一个幸运的过程?

吴桂周:是一个非常幸运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给了足够时间、空间成长的过程。循序渐进,顺理成章。我的创业道路还是比较顺利的。


尹虹:后来成立了博今?

吴桂周:先是成立了博今,后来成立了萍乡市博鑫。


尹虹:博今还存在吗?还是更名为迈瑞思了?

吴桂周:博今还存在,现在主要做一些腰线。博奥就相当于一个贸易公司了。博鑫现在运作得也非常好。具体是做一些特陶产品,蜂窝陶瓷,包括蜂窝陶瓷储热体,蜂窝陶瓷载体,陶瓷过滤膜,DPF蜂窝体等,主要作一些载体,尾气加载催化器之类的产品。


尹虹:有没有用在蓄热式脉冲燃烧装置上?

吴桂周:很多。用在垃圾焚烧炉、机械退火炉等应用上,可以大面积节能。


尹虹博士与吴桂周在迈瑞思展厅内合影


成立迈瑞思,率先宣告陶瓷墨水国产化


尹虹:后来是怎样成立的迈瑞思?

吴桂周:成立迈瑞思品牌是因为我们要做墨水,当时是在博今那里做的,但博今那里主要是做腰线等产品的,两者的生产体系完全不一样。我们做墨水是想做好做大,因为我们确定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以后陶瓷行业数字化的产品会慢慢地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想把墨水单独出来做,于是成立了迈瑞思。迈瑞思也经过了重组,我把郑树龙拉了过来,除了我们私人关系较好外,他的知识结构也好并且他对墨水也感兴趣。


尹虹:墨水确实是近年来最时髦的东西。请问,迈瑞思现在是只做墨水吗?

吴桂周:对,只做墨水。


尹虹:我记得你们刚开始做墨水时,还是在博今,当时你们第一个宣布墨水国产化。但在实际推广中,大面积推广开来的并不是博今,而是别的公司。

吴桂周:对,他们走得比我们早。


尹虹:从你开始宣布陶瓷墨水国产化,相信你的本意也是很想墨水推向市场,而且那时也是市场最好的机会,也是利润最高的时候。那么是什么原因没有在市场上推广开来?

吴桂周:说到墨水,这个话题是很长的。墨水我们是09年就开始做的,你看我们对产品的嗅觉还是挺灵敏的。我第一次看到墨水,见到喷墨产品是在杭州诺贝尔,09年。因为我们跟诺贝尔的关系比较好,当时一看到我就觉得这玩意不错。想着它可能会有前途。我们研发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也走过“化学法”的路,但我们大概一两个月就把那个方法否定了,就是用“粉碎法”、“机械法”,我们是掉头最快的,所以我们成功也是最快的。我们后来慢是因为我们没有机器去试,我们最初是买了办公室用的打印机来试,当然也没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结果,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就买了一个非常小的实验机,花了99万,加上配套100多万的机器来试,打印效果还可以。所以在2010年广州陶瓷展上,我们就把我们的墨水推出去了,宣告我们的成功。后来我们的产品没有很快推向市场,应该算是我的失误。当时要什么认证,要多少钱什么东西的,你才能有去机械厂等试验的机会。但我的想法是我觉得我的东西行了,我的东西是好的,肯定会有人用的,所以那些事就没去做。跟机械厂那些联系,我是做得比较少的,我相信我的产品行了就会有人用的,所以很多方面的工作我们没有去做,所以后来走到了别人的后面。


尹虹:我听到江湖传闻是你们的质量出现了问题,所以阻碍了你们开拓市场的进度。

吴桂周:没有,质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厂家基本上没有用我们的墨水,哪里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喷墨机引进初期,设备还不完善,我们的墨水当然也不完善,还有比较多的问题,用起来很不顺利。后来正式试验是我谈了一个企业,但上线后不久就下了。江湖上传闻我们的墨水有问题,估计传的就是那一次。那一次实际上是我们的墨水第一次正式大面积地上机使用,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在操作,做的是瓷片产品,灰度打到70%以上,产品没有光泽。因为那时我们也没有经验,以为是自己的墨水不行。其实现在所有的釉,做瓷片灰度打到70%,光泽度都要下降的。但当时我们不知道,他说我们的不行,我们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就撤下来了。事实上,其它问题都没有。但是,我们的人在那里搞了一个多月,哪些要改进的、哪些因素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基本上就搞懂了,摸出套路来了。后来到了山东一用,就非常顺利。


尹虹: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墨水的价格降了不止一倍,你有没有后悔了?

吴桂周:没有。因为当时努力过了嘛,最后没做到,还能怎么办呢?是不是?


尹虹:成事不遂?

吴桂周:对啊,这是没办法的事。不是没去做,是没办法去后悔的。我这个人是很少去后悔某件事情的,没做好后悔也没有用。


尹虹:到现在墨水不像两年前了,而更像传统的色料,在市场上有很多的问题。一个是它的利润空间已经减少了,另一个是更头疼的事情,应收款增加了,而且比传统色料还多了一个设备商环节。是不是觉得跟原来想象的墨水生意不一样,不好做?

吴桂周:绝对的不一样。跟09年我准备做的时候,两者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原来的墨水价格卖得那么高,利润这么高,2012年大概还可以卖到40万/吨,很多人来做。但到了去年,很多人都放弃了,现在真正做墨水的已经不多了。或者说,没有做的人放弃了,做得小的也放弃了。但这事要两面看,其实也是好事,它把那些小的、实力不强的都淘汰掉了。


尹虹: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企业掌舵人,在墨水价格下降了那么多的情况下,你有没有一些应对的办法?或者只是想着把墨水做好、做精就好了?

吴桂周:我们现有的墨水,肯定还要扩大产量,把它做稳定、做好,但是现有墨水的发展空间肯定也是很有限的。我们现在的策略是,在稳定扩大现有墨水产量的基础上,开发功能性墨水。现在我们的功能性墨水,比如负离子墨水,目前只有我们卖开了,应用很好。还有下陷釉,国产的下陷釉墨水好像也只有我们卖,闪光釉、金属釉研发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喷墨渗花釉已经进入研发的最后阶段。


尹虹:你们没考虑开发喷釉吗?

吴桂周:有啊,我们的闪光釉,其实就是喷釉。


尹虹:不完全是,我觉得它们是两个概念。

吴桂周:很接近了,我们只需稍微改动就可以成功。从我们做墨水的角度来说,它们是相近的,没什么技术上的难度,所以我们还是看好这一行。只要喷釉一完成,市场就非常大。


尹虹:迈瑞思整个公司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吴桂周:从用地来说,我们现在这个工厂是租的,我们也准备再搞一块地,建一个全新的厂房。


尹虹:还在佛山?

吴桂周:不一定,佛山的地太贵了,但我们肯定不出广东省,会选一个在两小时可到达的,否则管理难度太大。总体来说,我们对墨水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尽管墨水市场还在降价,但我觉得降降也好,把小的企业都淘汰掉。


迈瑞思车间内,吴桂周意气风发地介绍他的陶瓷墨水

正确的选择与不懈的努力


尹虹:最后,还是想主要问一些你个人成长的问题。在你一路求学的过程中,有哪一位老师对你的帮助特别大的吗?他们怎样的理念或者行为影响到你,让你充满信心继续往下走的?

吴桂周: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在老家时的初中英语老师和政治老师。尤其是英语老师刘升华,因为我那时在农村里读书,英语基础是很差的,尤其我是初三才转到那学校,更比别人差,她看我其它成绩都那么好,唯独英语不行,然后就给我上小课,很用心。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很认真地去学。遗憾的是多年后,我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个老师。


尹虹:总体来看,你的发展比较平坦顺利,似乎没看到你遇到过什么挫折。但我相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遇到一些挫折,那么你在成长过程中有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或者说让你特别烦恼的事?

吴桂周:其实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最大的挫折、最烦恼的事应该是萍乡博鑫,当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没处理好,搞得我也可以说是焦头烂额,拖了将近两年才解决,期间我都想放弃那个公司了。但是,最后坚持,适当调整策略,还是走上了正轨,见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尹虹:这过程中,最令你激动不已的是什么时刻?是考上华工读研?还是科达成功上市?还是墨水研制成功?

吴桂周:这个应该要算考取华工研究生的时候。这毕竟是通过一次正式的考试,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就像你所说的没有上过高中,没有上过大学,而与一批正规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同台竞技,竟然胜出了,虽让我也付出了努力,当我知道自己考取了时,我还是非常激动。我想我是非常幸运的,后面的事情,好像更是一步一步顺理成章,没有突变的情况出现。


尹虹: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

吴桂周:这个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这个好时代的最大进步就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多出了很多很多机会,给了我们作出各种选择机会。对我来讲,我进瓷校时年龄还比较小,懵懵懂懂的,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学校,帮助我进行了选择;从瓷校去陶院,就完全是我自己的决定与选择了;到陶院后选择坚持努力考研的方向;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去乡镇企业做最基层的工作,使我得到了其他地方得不到的锻炼,尽管承受较大的压力;两年艰苦锻炼之后,又再次选择了离开体制下海,走上一条创业的道路。应该说我是幸运的,时代给了我大量选择的机会,基本上正确把握了机会,努力发展到今天。


尹虹:事实说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确的选择与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吴桂周。桂周,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这里代表佛山陶瓷学会、《佛山陶瓷》杂志社、《创新陶业》报及中国陶瓷产业信息中心对你接受采访再次表示感谢,谢谢!